苏州日报头版聚焦:《人到苏州才有为 风劲潮涌好扬帆》
7月9日,《苏州日报》以《人到苏州才有为 风劲潮涌好扬帆》为题,聚焦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书写各路英才在苏州创新创业的生动画面。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历经10余年打造,品牌影响力和人才集聚力持续提升,成为苏州人才工作的“金名片”,助力打响“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品牌——
人到苏州才有为 风劲潮涌好扬帆
“开放的苏州,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人生舞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201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如此评价。牢牢把握新时代创新发展脉搏,将“人到苏州才有为”打造为城市鲜明标识的苏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吸引海内外精英纷至沓来。10余年来,精英创业周更是成为苏州推动人才城市“双向奔赴”的“金名片”,累计吸引了3万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会,落户项目9069个。“7月10日”这一创业周固定开幕日期,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州人才日”。
逐梦“始发站”,造就硬核发展引擎
“当时在国内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决定通过精英创业周落户苏州,现在证明当时的选择是对的。”10年前,廖新胜来苏州成立了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引进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研发和技术攻关,终于打破国外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结束了该领域国内“有器无芯”的局面,“得益于苏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能够专心投入科研和市场开拓,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廖新胜也获得“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翻开历届创业周落户项目成绩单,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位于吴江区的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2009年创业周落户苏州后,公司用10年的时间,成功将太阳能电池背板产品行业占有率做到多年全球第一,入选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并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目前全市三成“独角兽”均来自精英创业周落户企业。
8122个创业项目,947个创新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95%。走进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挂满各类专利证书的“证书墙”引人注目。从2016年精英周落户以来,超视界一步步攀升,不仅拥有全球首款白色激光探照灯技术,且成长为全球第二、亚洲首个实现白色激光车灯量产的企业。2015年,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黄帆在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留学,带着和团队自主研发的“激光探照技术”等待机会,偶然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赢在苏州”国际创客大赛,并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个契机,黄帆了解了苏州优惠的创业政策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毅然决定回国落户苏州,“埋头搞研发的这几年,苏州可以说是在‘手把手’地帮助公司成长。”截至目前,苏州累计举办了90余场国际创客大赛,建设了23家国际国内创客育成中心,发展了31家海合组织。锚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区,探索构建人才项目离岸孵化新模式,苏州将创客育成中心打造成资源互动、创新互联、信息互通、发展互促的人才工作新型枢纽,至今累计在孵项目共计587个,共向苏州重大招才引智活动推荐项目2035个,孵化落户苏州企业160家。
以推进创新集群发展为主线,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精英创业周成为企业家逐梦的“始发站”。瞄准“高精尖缺”,一大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精英人才相聚共会,有效整合各类创新主体资源,加快构建创新创业联合体,强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不断向上迈进。
聚星成火炬,为创新集群蓄势
去年11月,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亚盛医药传来捷报: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原创1类新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奥雷巴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该产品填补了国内临床相关空白,打破了携T315I突变CML耐药患者此前无药可医的生存困境,也标志着亚盛医药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在精英创业周落户的亚盛医药长期致力于肿瘤、乙肝及衰老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创新药物开发,在细胞凋亡新药研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落户苏州创新创业的这些年间,亚盛是受益者,也是见证者。”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说,生物新药研发过程中,苏州政府对研发方向的认可和鼓励,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
聚星成火,拢指成拳。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苏州共集聚104位国家级人才、6万多名产业创新人才,去年新增6个创新药上市、新增11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居全国前列。经过历年的精英创业周,一大批优质企业在苏州蓬勃发展,迸发强劲创新合力。
人才链“强”,创新链才能“活”,产业链方可“优”。“新药研发需要10年乃至15年的长期过程,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涉及不同学科专业交叉,只靠一家企业去对接会很艰难,需要整个创新生态的营造。”苏州康乃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潘武宾说,2012年落户苏州以来,公司致力于开发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的免疫调节剂新药,已建立独特、高效的新药筛选平台,并架起具备良好差异化优势和全球IP的高质量新药产品管线,在研新药所涉及治疗领域均具有超过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抢滩占先、高位推动、汇流成川,催生丰硕成果。“在冷泉港亚洲会议,每年至少有3至4场研讨会是与我们产业相关的,而且参会的都是最优秀的学者。”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落户企业联盟理事长、2012年创业周落户企业天演药业公司创始人兼CEO罗培志说,苏州以全球视野搭建了丰富的高水准科研交流平台,开展国际性顶尖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为创业者获得业界洞见、拓展人脉网络提供了良好契机。在相交相识、共创共赢的过程中,由落户企业家于2015年自发组建的创业周落户企业联盟,8年来共吸纳创业周落户企业6000余家,常态为人才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业、法律财务、产业链合作等全过程服务,成为助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的重要平台。
最优“生态圈”,赋能人才新活力
“正在寻找项目落地城市的国外朋友来我家做客,一眼相中苏州环境,再加上苏州优质的配套政策,很快就有了落户意向。”苏州路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张贻青说。每个落户苏州创业的人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以创业周为起点,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苏州,已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首选地。
去年7月,全国首个人才艺术团——苏州苏馨人才艺术团举行了献礼建党百年的首演,在“灯火里的中国——苏州国际精英人才”大型情景文艺演出中,艺术团成员马瑜婷登台献唱。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她2015年归国后带领研发团队从“应激与肿瘤免疫调控”的全新视角,重点解析细胞应激、精神应激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多层次调控机制,填补了相关科研领域认知空白,助力转化医学研究及原研药物的开发。“在人才服务上,苏州对创业海归来说提供了一站式的平台服务,以服务为主导的理念,使我们获益很多。”马瑜婷说。
人才艺术团是苏州用心用情打造人才环境的缩影。截至去年底,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达343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近3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突破5.5万人。为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苏州采用数字化手段建设“云聘荟”“云博会”等线上平台,为项目对接落户和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投融资、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一揽子、全周期服务。有朋自远方来,要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苏州从2018年开始实施人才乐居工程,集成推出“租房贴”“购房贴”“助力贷”等6项组合拳,至今已有超8万名人才申报,补贴总额超6.9亿元。去年,苏州提出“未来三年提供不少于10万套人才公寓”的目标,并在科创载体、高层次人才集中区,按照国际化、最江南标准布局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努力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今年是“人才服务推广年”,通过“人才工程优化”“人才政策宣讲”“人才服务升级”“人才专家走访”“人才智慧汇聚”五大行动,在“周周见行动、月月有活动”的活跃气氛中,苏州“时时在线、有求必应”的周到服务,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澎湃热情。
(苏报记者 陆飞龙)